在河南发展文冠果产业的思考

产品明细

  文冠果既是防风固沙的生态先锋树种,又是经济效益非常好的北方珍稀木本油料。

  河南省的同志们,要像焦裕禄当年栽种泡桐树一样,带领广大群众种植文冠果,建设一个山川秀美经济繁荣的新河南。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领导的任期也是有限的,只有将有限的生命和任期,投入到植树造林的千秋大业中来,为祖国和人民建功立德,生命之树才会常青。如果您种下文冠果,就是建功立德,就会造福一方百姓,人民将会将永远感激您。

  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在兰考到处可见一排又一排,一片又一片郁郁葱葱的泡桐林,这些泡桐林就是锁住兰考风沙的功臣,当地百姓亲切地称它为焦桐。在兰考栽种泡桐树,是当年焦裕禄经过大量调研,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根治兰考风沙、盐碱和内涝的施政纲领,这就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的政绩工程。从此,焦裕禄的名字就响彻神州大地。

  河南是文冠果最适宜生长的地区之一,无论是气候、土壤、海拔,还是地貌特征都与文冠果的生物学特性相吻合,适宜大规模种植,产业化发展。

  河南属暖温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一般特点是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全省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2℃―16℃之间,一月-3℃―3℃,七月24℃―29℃,大体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山地与平原间差异显而易见。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均较大,极端最冷气温-21.7℃(1951年1月12日,安阳);极端最高气温44.2℃(1966年6月20日,洛阳)。全年无霜期从北往南为180―240天。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00-900毫米,南部及西部山地较多,大别山区可达1100毫米以上。全年降水的50%集中在夏季,常有暴雨。

  文冠果在我国的分布主要遍布华北、华东及西北地区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我省主要分布在伏牛山和太行山系的陕县、灵宝、卢氏、嵩县,是全国文冠果集中分布区之一,这里有成片的大面积的人工文冠果纯林和混交林分,河南沁阳市神农山一处文冠果自然生长群落,面积约50亩,这里的文冠果树自然生长群落面积之大、数量之多、分布之集中,属国内罕见。

  河南省人工栽培文冠果的历史比较悠久,最早主要在庙宇、宅院栽植,现存极少。河南省大面积栽培文冠果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为解决粮油紧缺,当时的洛阳、许昌、南阳、安阳等地区积极做出响应国家号召引种栽培文冠果,都建了大面积的文冠果林,全省总面积达10万余亩。

  当时的栽培技术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没有选育丰产品种,而是有种就采,有种就用,有苗就栽,加之栽培措施不成熟,又栽植在缺水、缺肥地区,使得文冠果的生产潜力远远未能发挥出来,反倒得出千花一果、低产的结论。

  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农民把经营的重点转向了怎么来实现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上面,文冠果林遭到破坏,保存面积减小,管理上的水准降低,文冠果栽培业陷入停滞和后退局面。

  建议把河南的生态林、绿化树和旅游观赏树改种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还有观赏价值的抗旱树种文冠果,也可以另选适宜的地方建设文冠果风景旅游区,将逐步提升河南的旅游价值:沙漠不但可以治理,还能够建成绿洲,建成花海和油田。从而实行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经济性与观赏性相结合,营造现代化的城乡美景,形成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常规的生态造林和绿化树种都是松树、国槐和杨树,属于耗水树种,非常容易被旱死,如果生态林和绿化树种能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与老百姓的利益挂钩,就可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大幅度的提升成活率、降低育林成本。

  建议把河南的退耕还林和精准扶贫等造林项目选用文冠果,在有条件的乡镇建成文冠果特色小镇,把文冠果作为河南特色林果产业做大做强。如果种下文冠果,就种下了摇钱树,使农民通过辛勤的劳动获得丰收,就有了取之不尽的财富。文冠果抗旱耐活,经济效益好,移栽后最二年就能挂果。经过西北文冠果基地高产选育的文冠果结果早、产量高、效益好,我国北方的水地、旱地和荒山荒坡均可种植,是退耕还林和精准扶贫的好树种。

  庄稼人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既然文冠果是一种油料树种,就与胡麻或油菜籽相比,可得出种植文冠果树的十个理由:第一,它比胡麻或油菜籽节水、少肥、省工,也就是省钱,五年后的大树即使不浇水少管护,也不会被旱死,而且选用西北文冠果基地的高产文冠果种苗盛产期亩产高达1000公斤,远高于其他农作物的收入;第二,它比胡麻或油菜籽产量高、价值好,种子可榨油、叶子做茶叶,枝干是中药,五六年产值达万元以上;第三,文冠果生命长达2000年,1700年的古树依然开花结果,因此种下一片文冠果,就像开了一个绿色银行,将使您享受到取之不尽的财富;第四,种子晒干后可库存10年以上,其食用油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人人都可食用,永远都不可能滞销;第五,等到树长大后,可在林下养鸡,循环产业,可申请《林下经济补贴》项目,另外一只鸡可卖到100-200元;第六,土地升值快,成材文冠果林是土地价格的数倍;第七,可享受苗木补助和生态造林等多项造林补助;第八,可享受国家新一轮的退耕还林政策《关于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的通知》,每亩林地补助1500元;第九,可享受《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国家林业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通知》中的政策和项目;第十,办上林权证后可享受国家贴息贷款政策(即利息由国家出),每亩地可贷1万元,最长可贷30年;第十一、种植文冠果几百亩或几千亩的单位,可开发文冠果风景旅游区,享受国家旅游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二部委的《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项目,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度假旅游。同时还可以出售自产的文冠果保健食用油、文冠果茶叶、散养鸡等商品。村民们可以到旅游公司上班,或者自己在家搞农家乐,大家都可以靠辛勤劳动发家致富。

  西北文冠果基地提议广大农林企业,文冠果发展的春天来了,这是一个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一个没有风险的好产业。希望有识之士抓住这个造林好项目,办成一个文冠果风景旅游区,多方收益,稳步前进,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全力发展文冠果,建成一片美丽的文冠果生态旅游观光风景区,建成游、吃、住、玩、乐一体化的风景旅游区;村民们家家可搞农家乐,带动一方百姓致富;开展一些特色旅游节:四五月份搞文冠果赏花节,八九月份搞文冠果采摘节。随着文冠果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文冠果风景旅游区将更加火爆,将有力带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大力发展。

  由于文冠果具有耐旱、耐寒、喜光的特点,以及防风固沙的作用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好的优势,而且河南拥有大面积的荒山、荒坡和荒漠,还有大片撂荒的旱土地、旱沙地,而且光热资源很丰富,是文冠果种植的黄金地带。如果大量种植文冠果,则可克服以上弊端,带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和谐发展。

  文冠果是朝阳产业,健康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还可以消除贫困,解决就业难题。文冠果初期产业有育苗、种植,文冠果观光农业,文冠果风景旅游等;加工产业有文冠果高级保健食用油、文冠果养生茶、文冠果饮料,以及文冠果家具、文冠果文玩、文冠果根雕等;深加工产业有文冠果制药、文冠果美容等。发展文冠果将有效缓解生态危机和食用油危机,拥有非常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不仅能增加河南山地作物的多样性,还能起到绿化荒山、保持水土的作用,显示出较高的生态效益,对于调节区域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作用,还能有力发展社会经济,改善民生,精准脱贫,促使山区人民群众过上小康生活。

  总之,河南干旱少雨,水土流失、植被退化严重,生态危机不可以小看。造林绿化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最有效手段,而河南生态、绿化和林果产业当首选文冠果,这对河南经济发展和根治盐碱地,以及彻底改善河南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发展文冠果产业是调整河南农村产业体系、治理水土流失和实现河南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如果在河南全力发展文冠果产业,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催生新型绿色新能源产业,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和谐发展,建成一个山川秀美、人员富集、经济腾飞的好地方。

  文冠果全身都是宝,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是树木中的国宝,园林中的奇葩。它是我国特有的优良木本油料树种,又是珍贵的旅游观赏植物,也是优良的木材树种、水土保持树种和常用保健中药材。

  文冠果是我国北方珍稀树种,是我国特有的优良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是上苍恩赐给北方干旱地区的战略性资源。她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能够在沙漠戈壁和冰天雪地里生长,可抵抗北方的干旱和严寒,抵御自然界的一切灾害。

  文冠果被老百姓称为一次投入、千年受益的铁杆庄稼。西北文冠果基地的文冠果结实早、产量高、效益好,在水肥较好的水浇地,移栽第二年即可挂果,三年大苗亩产籽种100公斤;第三年亩产籽种200公斤,五六年后进入盛产期,亩产种子500公斤,十年后进入高产期,亩产1000公斤,现在每公斤约20元左右,亩产值2万元。文冠果的寿龄长达2000年,千年的大树仍然花繁叶茂、硕果累累。

  文冠果种子含油率40%,种仁含油率66.8%。文冠果油是高级药、食兼用油,是植物油中的极品,品质比橄榄油和油用牡丹油都要好。文冠果油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4%,易于人们的身体吸收消化,有降胆固醇、软化血管的作用,可降低胆固醇、降血脂。2006年6月,新加坡南顺集团对文冠果油进行了化验,得出了文冠果油是新时期、新世纪绿色木本食用油,文冠果油的质量比橄榄油、茶油好的结论。

  文冠果油中富含2%-5%的神经酸(Nervonic Acid),学名顺-15-二十四碳单烯酸,别名鲨油酸,是一种单不饱和脂肪酸。神经酸是各国科学家公认的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能修复疏通受损大脑神经通路--神经纤维,并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的双效神奇物质。神经酸是大脑神经纤维和神经细胞的核心天然成分,被誉为大脑黄金和神经再生素,它的发现为战胜大脑和神经方面的重大疾病增添了新的锐器。神经酸的缺乏将会引起脑中风后遗症、老年痴呆、脑瘫、脑萎缩、脑梗、记忆力减退、失眠、抑郁、焦虑和精神病等脑部疾病,甚至可引起脑部衰竭死亡。但人体自身又很难生成神经酸,只能靠体外摄取来补充。神经酸对人脑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文冠果被全球学界称为生命之果,已引起广大医药研究者的兴趣。

  文冠果神经酸油,是给大脑加的油。西北文冠果基地生产的文冠果油含有3%的神经酸,能补充大脑营养,修复大脑创伤,利于婴幼儿大脑发育,可增强记忆,延缓衰老,预防和治疗老年痴呆,被科学家称为脑黄金。文冠果神经酸油还可以有效补脑、健脑、养脑、促进脑细胞再生、激活停止生长发育的脑细胞重新生长发育,对于中老年人、孕妇、儿童,科学家、作家、教师等脑力工作者来说,是最佳脑部保健营养品,也是广大脑萎缩、脑瘫、脑中风、脑梗阻、癫痫患者、帕金森综合症患者、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神经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亚健康人群等最大的养生保健之福音。

  文冠果茶有杀菌、消炎、止血、利尿、消食、消脂、抗氧化、抗衰老等功效,可治疗失眠、痛风、肠胃炎、前列腺炎及降三高、减肥等。全力发展文冠果产业,能让大地绿起来,让农民富起来,可破解生态危机、食用油危机,促使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和谐健康发展。

  近年来,党和国家格外的重视木本油料,大力支持文冠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相继出台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文冠果原料林可持续培育指南和山桐子原料林可持续培育指南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的通知》《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指导意见》《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 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水平发展的意见》等优惠政策,《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2019年版)将文冠果纳入了国家储备林目录。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发布了《文冠果油》(LS/T 3265-2019)行业标准,明确将文冠果列为木本油料树种,拉开了文冠果大开发的序幕。我们要充分把握好这些政策和机遇,努力发展文冠果产业,开创文冠果产业的新局面。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油为先。粮油安全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和社会安定,始终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尤其中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更是关系国家安危的重中之重。

  多年来,我国食用油进口量超过国际安全预警线,变成全球上最大的食用植物油进口国,同时也是世界油料进口大国。2017年,中国自产大豆1400万吨,总进口9554万吨,而且都是转基因大豆,说明中国极度缺乏食用油。2018年度产油量1192.8万吨,消费量3511万吨,说明66%依赖于进口。2020年我国大豆进口量突破1亿吨创历史,全年累计进口大豆10032.82万吨,同比增幅11.7%;还进口食用油983.1万吨。严重超过国际安全预警线,而且更为严重的是我国进口的大多数都是转基因油料。

  我国食用油缺口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依靠种植草本油料,90%以上的食用油是从油菜籽、花生、大豆等油料中榨取的,而草本油料亩产量低,抗灾能力弱,产量不稳,经济效益差,进而影响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目前,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一天比一天突出,全力发展文冠果等木本油料,不但可以改变我国食用植物油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而且还能够腾出更多的耕地种植粮食,有效维护国家粮油安全。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文冠果的历史长达6500万年,全身都是宝,与中国文化渊源流长,历朝历代都认可文冠果,开发文冠果,最后都偃旗息鼓,说明没找到芝麻开门的密匙。

  文冠果历来存在移栽成活难和千花一果等难题,西北文冠果基地从文冠果的深根性和肉质根这两个重要特性入手,利用控水育苗、药水泡根、泥浆蘸根和塑料包根等措施,解决了移栽成活难题;西北文冠果基地从全国56个地方购买了文冠果种子进行杂交育苗,发现哪一棵挂果早、挂果多就采下来,进行第二代育苗,一直进行了10代共23年时间,才培育出了高产文冠果种苗,从而为文冠果的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西北文冠果基地被315授予全国重质量守信用联盟单位,被甘肃省农牧厅评为甘肃省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马成福原来是一位关注生态的报告文学作家,2000年由于写作《流血的石羊河》,与抗旱节水的文冠果一见钟情,从此矢志不渝研发文冠果23年。他创办了西北文冠果基地,破解了文冠果移栽成活难和千花一果等难题,经过杂交选育培育出了高产文冠果新品种,入选全国木本油料一线;人才库,入选中国农业科学技术下乡专家团四川工作站乡土专家成员(西部),被业界称为文冠果之父文冠果杂交之父和文冠果产业的拓荒者,还被聘请为宁夏文冠果总顾问和固原市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特聘专家等。原来兰州市只有一棵300年的文冠果,他带领西北文冠果基地员工在兰州新区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娃娃还难的荒山上种植了50万棵文冠果;原来白银市只有一棵300年的文冠果,他支持白银市干旱山区农民发展了50多万亩文冠果,他每年大量回收农民的文冠果籽种榨油,回收文冠果叶子制茶,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和文冠果产业的发展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不畏艰难,开拓创新,以实践科研和宣传推广为一体,带领干旱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把鲜为人知的文冠果,干成了利国利民的新兴起的产业,被评为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历经23年的不懈努力和奋斗,他们培育的文冠果种苗,已经走出了甘肃,引种到了西北、东北、华北,引种到了四川、江苏、江西、湖北等南方地区,还在寸草不生的戈壁和沙漠试种成功,其高产文冠果正在神州大地处处开花结果。

  文冠果是朝阳产业,健康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还可以消除贫困,解决就业难题。文冠果初期产业有育苗、种植,文冠果观光农业,文冠果风景旅游等;加工产业有文冠果酸油、文冠果养生茶、文冠果饮料等;深加工有文冠果制药、神经酸等。全力发展文冠果产业,可破解生态危机、食用油危机,促使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和谐健康发展。

  西北文冠果基地的奋斗目标是:发展文冠果,美化北国大地,带领广大干旱山区群众,发家致富振兴乡村,解决食用油危机,健康炎黄子孙,造福中华民族!发展文冠果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

  文冠果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她历经灾难却坚强不屈、欣欣向荣,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文化。她是美化北国大地的希望,她是乡村振兴的力量,她是解决食用油危机的源泉,她是健康炎黄子孙的母乳,她是造福中华民族的神树,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