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乡村小学的“快乐劳动365”

产品明细

  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应侧重以“事”为载体,用生活化、社会化的劳动教育内容,启蒙学生的劳动意识。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马腰小学毗邻田野,在湖州市生态劳动教育的总体设计与乡村学校丰富的家校资源保障下,依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坚持“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的理念,初步构建起适应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快乐劳动365”特色课程体系。

  马腰小学生源以村镇孩子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结合南浔区本地特色民间传统文化,学校开设了形式多样的劳动课程。学校注重劳动教育常态化及全场域协同融合,构建全方位的劳动课程,以价值体认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逐渐成长为具有幸福生活能力的劳动者。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劳动课程资源是实施劳动课程的必要条件。学校应与家庭、社会协同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积极整合和利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和类型的资源。”“快乐劳动365”课程整合学科资源、家长资源,深层次地融合特色本土文化资源,围绕个人与自我、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三大领域设计劳动教育主题,开设个人生活管理、农业种植、工艺制作、食品制作、工业体验、社区服务等不一样的劳动项目,尝试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融入传统农耕、生命教育、审美教育、环保教育、创新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和观念,通过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打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快乐劳动365”课程群,创设多个劳动学习与实践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劳动课程内容。

  “日常生活劳动”课程将地方劳动课程教材中的“家庭劳动清单”与学生家庭日常生活状态相结合。基于调研,学校通过示范制作、专家指导、团队研讨,完成了“家庭劳动清单”(一至六年级)微课的制作,为后期劳动课程教学提供辅助。学校组织学生对照清单自主确定时长与周期,在家庭内展开劳动练习,并以录制微视频的方式来进行个人成果展示。学校通过星级认证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劳动熟练程度,鼓励学生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发展其“善劳”能力。

  “生产劳动”课程包括农业生产劳动课程、传统工艺制作课程、工业生产劳动课程、新技术体验与应用课程等。农业生产劳动课程,主要是借助地域优势,设置“小骏马农场”和“农事巴学园”,学生可以全程参与各种南浔特色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体验耕田播种、浇水养护和采摘收获。浇水养护引入物联网技术,让学生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对农作物来管理;采摘收获则根据不同作物的收获与加工办法来进行课程与活动的设计,让学生体验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传统工艺制作课程包括民俗劳动和家乡特色产物劳动两项内容。在传统民俗节日学生也参加劳动,如在端午节做艾草香包、中秋节做蚕丝团扇等;家乡特色产物劳动主要是制作南浔区“熏豆茶”“流沙团”等特色食物。工业生产劳动课程突出职业体验,带领学生参观富有当地特色的地板产业、电梯产业等,让学生在各种职业体验中领悟劳动精神的内涵。新技术体验与应用课程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劳动,如利用3D打印技术将自己的创意设计变成有形的“产品”。

  “服务性劳动”课程主要是引导学生开展志愿者服务及组织学生开展义卖活动。学校开设“我是最美志愿者”劳动项目,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提高学生对生存意义和社会价值的认识。

  学校在实施劳动课程的过程中始终展示出开放姿态,与家庭和社区紧密合作,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劳动教育环境。得益于农村学校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学校建立了农场,同时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创设劳动研学基地,联系志愿服务、公益服务场域,为学校“快乐劳动365”课程的实施提供良好的资源和条件保障,让学生在不同的劳动空间内获得深刻且有意义的体验。

  创设家庭劳动空间,落实常态训练,积累劳动技能。家庭劳动教育空间以“家庭劳动清单”为依托,以“天天做,循环做”的形式让学生循序渐进地熟练掌握日常生活劳动技能。学校邀请家长作为监督员,做好学生参与度、熟练度的评价;借助互联网空间,将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和家庭劳动微视频打卡认证结合起来,对全体学生家庭生活劳动技能进行考核,以积分形式记录在“劳动积分存折”中。教师在评定考核过程中,择优选取劳动视频,制作成“家庭劳动教育清单”微课程,推送给班级学生,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创设学校劳动空间,推行积分考核,提升劳动能力。学校选择部分适合在校内场馆考核认证的日常生活劳动任务,对各年级学生日常生活劳动技能进行现场认证,比如低年级学生整理课桌、系鞋带等,中年级学生包馄饨,高年级学生换被套等,并在“劳动积分存折”中记录考核等级(分为A、B、C)。通过情境化的具身体验,引领学生提升劳动能力。

  创设农场劳动空间,亲身体验劳作,培育劳动品质。学校的劳动教育实践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乡村学校充足的场地资源使得学生拥有广阔且多样化的劳动场所。与城市学校相比,学生们有自己实名制的田地,能够时刻关注田间生产。在“田园畅享季”校园丰收节中,学生不仅仅可以打谷子、弹棉花、扎柴龙等,感受民间传统文化魅力,还能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豆浆、爆米花、花生酥等美味食品。学生们还会用自己种植的葫芦、蚕丝扇进行作品展演,感受劳动创造美的过程。

  创设研学劳动空间,增强互动体验,强化劳动观念。学校与南浔当地“星光农业”“世友木业”等企业合作,建设产教融合的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的“职业体验”保驾护航。学生获得的一日木工、家具设计师、板材销售员等岗位的真实体验,有助于其了解各种职业的特点,有利于他们合理选择和规划未来的职业。学生们也获得了不同专业背景人员的指导,以应对从原材料到形成产品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和问题,学生在真实劳作里感同身受,树立了尊重劳动者的观念。

  拓展公益劳动空间,开展志愿服务,发扬劳动精神。生活是最好的教材,社会是最好的课堂。学校依托社区资源和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社区敬老院、残疾人之家等机构开展志愿服务。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劳动精神和品德教育的培养,经常组织农产品、手工艺品义卖活动。“‘玉’你共享”活动中学生们分工明确,纷纷化身为玉米装袋员、销售员、收银员,积极踊跃地向来往行人推荐马腰小学自产的玉米,并将义卖所得钱款捐献出去。公益活动以传递温暖、服务他人、贡献社会为目标,让学生感受帮助他人时的获得感与满足感。

  拓展网络劳动空间,进行情景模拟,增长劳动知识。作为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马腰小学紧跟“互联网+”时代步伐,构建网络劳动空间,打破真实性学习的时空边界。目前学校开发了24款农作物APP游戏软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智能化学习,以解决不能让每个孩子参与每种作物种植的缺憾。游戏以日常种植、养护和采收为主,明确“认识作物、农具”学习目标,熟悉种植流程,进行知识问答,并以模拟演示的形式让学生经历作物收成过程。网络劳动空间中的劳动实践游戏,通过情景模拟、逐级通关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最终实现“打开边界,融通未来”的培养目标。

  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应侧重以“事”为载体,用生活化、社会化的劳动教育内容,启蒙学生的劳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