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值分析:投资世界的“黄金罗盘”

产品明细

  在风云变幻的投资市场中,怎么样找到一盏穿透迷雾的明灯,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对于许多经验老道的投资者而言,“比值分析”无疑是他们手中那枚不可或缺的“黄金罗盘”。

  如果你是EarlETF的老读者,或许早已察觉我对比值分析近乎痴迷的热爱。它如同一位常驻嘉宾,几乎渗透在我每一篇分析文章的字里行间,也在每日的数据更新中频频亮相。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样一个如此关键的分析工具,我却迟迟未系统性地梳理成文。今天,就让我来填补这个空白,带你深入探秘比值分析的魅力,揭开它在投资决策中扮演“导航仪”的奥秘。

  你可能已在不经意间与比值打过交道。比如,投资股票的人耳熟能详的市盈率(P/E)和市净率(P/B),就是典型案例——它们分别是股价与每股盈利、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值。

  但我们今天要聊的比值分析,聚焦的却是两个交易品种价格之间的直接关系。它抛开对绝对价格的执念,转而关注品种间的相对强弱。更妙的是,比值分析的精髓不仅在于静态数字,而是通过每日比值的动态变化,勾勒出一条揭示趋势的曲线。

  首先,得学会读懂比值图表。打开一张比值图,最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无非两件事:比值的大小和曲线的走势。

  拿黄金白银比举个例子。这个比值告诉你,一盎司黄金能换多少盎司白银。眼下,比值大约在88左右,也就是说,一盎司黄金能兑换88盎司白银。

  这个数字本身,往往藏着玄机。比如在能源市场,原油与天然气的比值备受瞩目,因为理论上,两者在热值上存在某种换算关系。如果比值大幅偏离常态,可能暗示其中一种资产的价格从热值角度看“失真”了。

  再比如,A股与H股的比值。由于背后是同一个企业,这个比值本质上反映了溢价率。在“同股同权”的理想世界里,比值应该接近1,但现实中总有偏差。这时,比值的绝对值就成了决策的参考点。

  不过,更多时候,我们的目光会落在比值曲线的走势上。当黄金白银比曲线向上爬升,意味着黄金相对白银变强,或者说黄金“更值钱”了。

  反之,当曲线向下运行时,则意味着黄金相对白银走弱。理解了这些基本视角后,我们便可以深入探讨比值分析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

  还是以黄金白银比为例。翻开这张跨越四十多年的月线图,你会发现,比值大多在60-70的区间内徘徊,形成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中枢”。偶尔,它也会冲高到100甚至120以上,或者探底到40以下,极端时甚至跌破30。

  如果我们始终相信黄金与白银的相对关系长期趋于稳定,那么当比值飙升至100以上时,白银可能被低估,性价比凸显;而当比值跌至50甚至40以下时,白银或许过热,黄金反而成了更优选择。

  这时候,价值投资者可选择买入被低估的一方,耐心等待比值回归常态。当然,如果你脑洞大开,想用Long/Short策略——做多一方再做空另一方——小心在震荡中爆仓。对于普通人来说,基于均值回归做品种轮动,比复杂的对冲策略安全得多。

  工商银行 A 股和 H 股的比值图也提供了类似的例证。下图是经过汇率换算后的比值图。

  2016年以来,工行AH股比值早期在1.1-1.4间波动,近年因H股持续低迷,比值略有抬升,2020年后波动区间扩大到1.25-1.5。如果我们假设这个区间是“新常态”,那么比值突破1.5时,A股相对H股可能偏贵,考虑转向H股;反之,比值回落至1.3以下,虽仍有溢价,但从历史看已是低位,买入A股或许能搭上回升的顺风车。

  即使你找准了历史低点,市场可能因基本面或宏观环境突变而打破规律。比如,工行AH股比值看似合理的区间,可能因两地市场相互连通加深而永久偏移。若未来跨市场交易更顺畅,股价趋同将是趋势,当前的溢价逻辑或将瓦解。

  类似的例子在历史中比比皆是。原油与天然气的比值本有热值作为物理锚点,但在2006年前尚算“规矩”的均值回归,之后却因地理政治学、运输成本等因素变得上蹿下跳,离谱得让人怀疑人生。

  40岁以上的国人,或许还记得铂金曾比黄金“尊贵”的印象——信用卡的白金卡比金卡高级,也是受此影响。

  但看看铂金与黄金的比值:2000年前,二者围绕1.2波动,随后铂金暴涨(或许与国人财富增长及铂金饰品宣传有关),可2010年后,“尊贵幻象”破灭,黄金的货币属性胜出,如今铂金价格仅为黄金的35%。

  所以,基于价值投资的比值分析,既要紧盯历史趋势,也得时刻警惕市场结构性的暗流涌动。

  与均值回归的耐心守望不同,另一种比值分析的玩法——也是我在ETF投资中更偏爱的——是顺势而为的趋势投资。它的核心逻辑是:当比值向上运行,一个品种相对另一个走强时,这种趋势大概率会延续。在趋势扭转前,果断抛弃弱者,拥抱强者。

  下面这张万得全 A 与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比值图,便清晰地展现了趋势投资的魅力。2016 年至 2019 年间,比值持续上行,意味着 H 股相对于 A 股走强,最近一段时间,重仓 H 股无疑是明智之举。而 2019 年之后,比值转为持续下降,预示着 A 股开始占优,此时,投资策略应转向 A 股,甚至远离 H 股。

  2023 年开始,港股市场再度焕发活力,比值也开始显现出微妙的变化。肉眼可见的冷暖交替背后,该怎么样来判断趋势的转折点?

  为了更有效地捕捉比值趋势,笔者在近期的实践中,研发并分享了两种基于比值的技术分析工具。

  以 242 个交易日(约一年)为均线,上下各画出两个标准差的上轨和下轨。当比值向上突破上轨时,我们大家都认为上涨的趋势确立并将持续;反之,当比值向下跌破下轨时,则预示着下降趋势的开始。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与万得全 A 指数的比值图显示,年度布林带能够较好地捕捉到趋势的转变。

  在比值分析中,牛市时比值 RSI 往往在 30-80 区间运行,而熊市则可能在 20-70 区间波动。

  观察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与万得全 A 指数比值的 RSI,我们大家可以发现,2019 年之前,RSI 频繁触及 70 甚至 80 以上,下限则在 30 左右。

  但 2019 年之后,首次触及 20 后,市场环境发生转变,RSI 反弹高度受限,难以突破 70,反而频频下探 20,进入熊市通道。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熊市”并非绝对概念,而是指比值进入下行通道,意味着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相对万得全 A 指数持续走弱。

  然而,自 2022 年末以来,比值 RSI 不再频繁触及 20,反而不断尝试突破 70,虽然尚未突破 80,但已呈现牛市迹象。这正是笔者在《牛市思维?熊市思维?》一文中提出,H 股指数相对于 A 股更应以牛市思维对待的原因——比值 RSI 释放了 H 股相对走强的信号。

  以上两种技术指标,是笔者在比值分析中偏爱的工具。事实上,所有适用于单一产品的技术指标,均可用于比值分析。由于个人偏好,布林带和 RSI 成为了我的常用之选。

  遗憾的是,比值分析在国内投资圈,尤其是民间投资者中,始终未能掀起热潮。很大原因主要在于工具的局限性。在美国,StockCharts只需在两个代码间加个冒号,就能生成比值曲线,简单到不行(本文的金银比图、原油天然气比图都出自它家)。

  反观A股市场,主流金融网站大多缺席这一功能,仅万得终端提供支持,但价格高昂且操作不够友好。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比值分析成了“听过但用不上”的鸡肋。我早年也因只能靠Excel手动绘图而受限,费时费力。

  幸好,近年来Python和各类行情API接口的普及,让数据获取与图表绘制变得轻松,我才得以更广泛地应用比值分析。工具的短板,无疑是其普及的最大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