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区委书记钱建超参加国际湿地城市市长圆桌会 向世界展示“梁平样板”
产品明细
10月15日,2024国际湿地城市市长圆桌会议在山东省东营市开幕,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匈牙利、法国、卢旺达、摩洛哥等7个国家、31个城市的220名有关领导、专家学者、机构代表齐聚于此,一同探讨湿地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为全球湿地保护和城市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重庆梁平区委书记钱建超以“人与自然和谐的平衡艺术”为标题,系统介绍了梁平湿地保护和利用的具体做法、取得的实效以及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内陆山地城市“小微湿地+”的梁平模式。他的介绍赢得了与会人员的点赞,为与会代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梁平经验”。以下为钱建超发言全文:
大家下午好!众所周知,中国是拥有国际湿地城市数量最多的国家,目前共有13个。其中,我们梁平以小微湿地为切入点,综合利用境内水系、湖库和沟、塘、渠、堰、井、泉、溪、田等小微湿地分布的特点,探索出一条极具梁平辨识度的湿地保护与管理路径,成为唯一一个没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国际湿地城市。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就“湿地保护与管理”主题与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梁平有关工作情况。
“高梁山麓平畴远”,梁平位于我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市的东北部,幅员面积1892平方公里,非流动人口64万,资源禀赋卓越,湿地面积4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47.3%。生物多样性丰富,共记录维管植物623种,脊椎动物284种,这中间还包括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彩鹮【hun】、红豆杉等57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获评中国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猎神村山地梯塘小微湿地修复案例入选中国履行《湿地公约》30周年成就展。
作为中国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梁平区从始至终坚持以小微湿地示范建设为载体,以国际湿地城市品质提升为目标,坚持“全域治水湿地润城”,创新提出“城市湿地连绵体”“乡村小微湿地生命共同体”理念,全国首创以“小微湿地+”为特色的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模式,为内陆城市推进湿地保护与合理规划利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梁平经验”。
一、我们全力凝聚珍爱湿地共识。我们深怀敬畏自然之心,团结一致守住湿地生态安全边界,保护大美湿地。一是党员干部示范引领,守牢绿色底线。我们成立区委、区政府“双组长”负责制的水污染防治攻坚、湿地保护修复、国际湿地城市三联工作领导小组,与国家林草局、重庆市林业局连续4年开展支部共建,高位引领推动湿地保护与管理。建立“党建+业务学习”机制,组织党员干部常态化开展小微湿地助力乡村振兴、湿地保护法宣传解读等培训教育。创新“循法治水湿地润城”法治理念,构建“林长+司法保护法官”“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设立“重庆法院环境资源梁平双桂湖巡回审判站”,组建涵盖党员干部与司法干警的“湿地卫士”团队,为湿地资源监督管理保驾护航。二是青年群体播种希望,传承生态文明。自然教育是一次对生态系统的深刻认识,我们持续放大“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国家林草科普基地”等平台优势,创办长江三峡自然学校、明月山乡村湿地自然学校、和美乡村学校,开发不同学段湿地科普、“未来农场”体验等自然教育课程,编制湿地科普图册,建成重庆小微湿地特色学校等36个湿地保护宣教场所,以“校园+公园”为载体,建设湿地自然学校8所,开展多方位、多形式的湿地科普宣教和湿地自然教育活动,累计受众达12万人次。连续3年举办“绿色中国行(梁平站)”大型生态活动,发出“珍爱湿地,从我做起”青少年湿地保护倡议,引导广大青少年群体树牢爱护自然、保护湿地的意识和信念。三是“湿地卫士”携手同行,共筑绿色家园。我们成立守护青山志愿者协会、湿地保护协会、“梁家人”志愿服务湿地分队,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的湿地保护与合理规划利用体系。培育城市文明,打造“湿地卫士”党建服务品牌和“梁家人”志愿者服务品牌,招募湿地自然讲解员、湿地文明劝导员、湿地文化宣传员、湿地志愿者215名。开展自然讲解员志愿者培训和“自然之约”湿地志愿者活动,宣传宣讲《湿地保护法》《重庆市湿地保护条例》覆盖超30万人次,真正形成湿地全民开放、全员共享、人人保护的浓厚氛围。
二、我们致力推进小微湿地保护。2023年4月,中国首个关于小微湿地保护修复、合理规划利用、科学研究的交流平台——小微湿地创新联盟在梁平正式成立,秘书处也设在梁平。借此平台,我们聚焦湿地保护与合理规划利用,探索“小微湿地+”治理保护新路径,向世界展示“梁平样板、中国经验”。一是开启五水共治新篇章。治水方面,创新“自然+人工”湿地多级治污模式,全方面实施雨污分流,开展城镇污水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湿地生态保护治理“三个示范”,龙溪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获评“长江经济带美丽河流”“重庆市十大最美河流”。净水方面,在乡村建设一批院落林团小微湿地、村落小微湿地、场镇尾水提升小微湿地,构建户、村、镇、城四级小微湿地净化体系;在城区按照“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景城融合理念修复以双桂湖为网络核心的城市湿地。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获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重庆市美丽河湖。蓄水方面,提速加码水源工程建设,推进重点水利设施建设,修复遍布城乡的4712口山坪塘,保持冬季水田蓄水保湿抗旱能力,左柏水库荣获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涵养水方面,实施“明月青山千里林带”三千工程,全方面推进10个小微湿地示范乡镇、100个小微湿地示范村社、1000个小微湿地示范院点“十百千”小微湿地示范建设,实现森林、湿地良性循环。活水方面,利用小微湿地将林、沟、塘、渠、河、库、田及村庄院落串联,纳入一体化保护修复,形成乡村小微湿地生命共同体;以双桂湖为城市湿地网络核心,大力实施河湖连通工程,引水入城、进小区,形成结构完整、功能连续的30余平方公里城市湿地连绵体。持续放大小微湿地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气候调节等功能效益。二是开创生态保护新模式。严格把控生态保护红线、耕地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科学谋划空间布局,规划生态保护区、生态涵养区、生态发展区,分区分类精细化管理。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保留生态原真、保持生境完整、保育绿色空间”的湿地修复原则,通过护山、理水、营林、疏田、清湖、丰草,构建“沟—渠—田—塘—湖”湿地水体生命网络。推进小微湿地要素耦合镶嵌,引入池塘洼地、生物沟、雨水湿地、梯塘等小微湿地要素,因地制宜、依形就势营建多维小微湿地群、竹林小微湿地群、湿地农业小微湿地群等多维立体小微湿地群落,构筑近自然生态屏障。低成本营建湿地空间,对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内耕地保持农用地性质与耕种不变,顺势而为打造环湖稻田湿地,运营维护成本仅为同类公园的1/5,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与生态修复的典范。三是开拓绿色智能新场景。强化与科研院校、资深湿地专家团队合作,组建湿地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共建重庆大学长江上游乡村湿地研究中心,通过“环保天眼”平台在线监测监控污水处理厂和重点排污企业,实现水环境监管和湿地资源“即时化、数字化、信息化、定位化、智能化”;研发鸟类AI智能监测识别系统,通过视频感知、智能比对等技术方法识别监测、管理分析鸟类活动,入选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应用优秀案例;迭代升级区级智慧林长平台和双桂湖湿地智慧云平台,成功接入国家林草局生态感知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方法,构建微气象、微水质、微土壤等要素监测系统,整合湿地资源数据,用数字化守护绿水青山,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我们着力增进湿地惠民福祉。小微湿地是梁平的特色,也是梁平的资源。我们系统梳理资源禀赋和生态家底,统筹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将沟、塘、渠、堰、井、泉、溪、田聚零成整,全方面实施“小微湿地+环境治理、有机产业、民宿康养、生态旅游、自然教育”发展模式,“保护利用两手抓”发挥湿地多元价值和综合功能,让生态效益转化为群众增收致富经济效益。比如,实施“小微湿地+有机农业”。发挥80万亩稻田湿地优势,推广“池塘+基塘”生态农业模式,培育有机稻藕、稻蔬、稻鱼、稻虾、稻蟹、稻鳅等“稻田+”湿地生态产业,实现“肥药双减、一田双收、粮渔双赢”,“渔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的川西渔村建成重庆市最大生态渔业园,连续3年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又如,实施“小微湿地+生态旅游”。全域构建区镇村三级“强村公司”矩阵,探索“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农户”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双激活”改革试点,融合稻田小微湿地与民俗院落林团小微湿地,打造“依山傍水树环塘、成团竹木绕农舍”景观,建成100余家竹海民宿和稻香林团民宿群,实现自然元素和人文风情共生,精心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景区。今年以来全区接待游客15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亿元。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我们将持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健全湿地保护管理长效机制,持续做好国际湿地城市“后半篇文章”,切实提高湿地保护管理的创新能力,逐步提升湿地ECO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梁平经验”。
是惬意,是遵义!遵义文旅宣传片上线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冠军总决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