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部长们回忆周总理:他记忆力惊人看似温柔严肃起来让人害怕
用知书达礼,温文尔雅用来形容周总理绝不为过,但如果要是去问那些在周总理身边做事的老干部,周总理在他们心目中是何等形象?
他们定会告诉你:看似温柔,实则严肃起来让人害怕。他们最怕的就是周总理,“怕”他工作时一丝不苟地认真做事的态度 ,“怕”他对下属的严格要求。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的下属,对自己也是透着狠劲,与其说对周总理是怕,不如说是一种敬畏之情,更为恰当。
据老部长们回忆他们最“害怕”向周总理汇报工作情况,周总理的有着超强的记忆力,他们照着材料读都不如他的脑子记得准。想要探究他的脑子里究竟装了多少国内外不相同的领域的知识,笔者猜测应该无人知晓。但通过周总理逝世之后调查各阶层所描写的文章中显而易见:周总理记忆力惊人,过目不忘。
周总理有一次邀请国外的专家们共享宴会,报告局统计专家所在北京的人数大约为250人到370人之间。这一个数字可是难倒了招待部门,数字范围太大,该怎么样安排座位,成为一个难题,无奈之下只好报告给周总理,周总理沉思片刻,写着:最多280人。
果不其然,按照周总理批示的人数进行安排,除个别原因没有到来的专家,当天到来的竟有270多人。面对周总理如此精确地推算,工作人员表现得尤为惊讶。
还有一回,周总理去往贵阳会见当地干部,进行会议讲话。会议结束后,负责会议记录的工作人员将会议内容,上交给周总理进行审批。晚上周总理突然提出需要对稿子做修改,由于当时没有保留底稿,这可急坏了工作人员,但周总理却是一脸淡定地说着:“不要着急,我来默诵,由你们进行重新记录。”
当时会议上记录的稿子有上千字,就连当时负责记录的同志都没有很好的方法完整地复述,周总理可以吗?周总理先是复述了一遍原稿,随后又提出需要修改的地方。
完毕,工作人员半信半疑地拿着口述稿以及需要改动的内容,打电话到北京那边核实,结果惊呆了所有人,周总理口述的内容竟然与原稿丝毫不差。
经过此事他们才彻底明白,过目不忘这件事不仅仅存在于夸张的文学史中,世界上竟然真的有如此之能人。
周总理不仅能力超群,对工作也是负责严谨。他最不能接受的是部门的人对工作了解不到位,做事马马虎虎,但凡遇到这一种人他从不手软。因此部门的人最害怕的就是周总理询问工作上的数据及具体情况。
有的时候,部门的人汇报工作会带着上级领导,周总理见这种场景气不打一处来,汇报工作这种简单的事情,难不成要带上祖孙三代吗? 简直是胡闹!有几个部长随后带着助理坐在前后两排,周总理严厉地训斥:“汇报工作是不允许有二排议员的!”
有一回周总理进行国务院的会议主持,会议现场有百十号人。一位部长或许是因为紧张,亦或者稿子非本人所写,读的时候吞吞吐吐。周总理的眉头紧蹙。
就在那位部长读到一组指标数字时,周总理忍不住打断了他,语气十分不悦:“这组数字不对,看清楚了再读!”那位部长脸憋得通红,磕磕巴巴地重新读了一遍,周总理毫不留情地继续说着:“还是不对!”紧接着他凭借自己的记忆力说出了那组正确的数字。
全场此时响起了哗哗的翻文件声音,这位部长也不例外,他翻来覆去地确认了好几遍,支支吾吾的说:“对,对,对,没错,就是这一个数,这部分打印的不够清晰.......”这番话一出他顿时醒悟,明白自己不存在必要再说下去,紧接着到下一位副部长讲话了。
这位副部长哪见过这种大世面,还未开口,冷汗就在后背直流。硬着头皮读完了稿子,周总理开始发起提问,他手脚慌乱地开始查找有关的资料,好在问题都回答正确。本以为周总理会喜笑颜开,但没成想他始终板着脸,面带威严地说:“自己负责的工作,汇报还需要依靠稿子,以后不允许这样做。”
随后他继续转过头问先前那位发言的部长:这些资料之前都是经过你们反复审阅之后,才送到国务院进行签字盖章的,如今为何还会频频读错?”部长羞愧地低下头回复着:“文件是由主任签字,工作是由副部长出面主持的。”周总理听完更怒了:“这是在推卸责任还是意在表达制度的不够完善?”部长被问得哑口无言。
周总理继续补充:“这其中存在着制度的问题,有些文件内容质量差,但是却盖了章送到我这边来了,我也只能批阅完退回去让其重写。”紧接着他清了清嗓子,提高嗓音说:“现在做如下规定,但凡是需要送到党中央的文件,不允许盖上章就放任不管了,必须要有有关部门负责人签字才可以送。
倘若以后我审批文件中再发现类似的问题,那么我就要找相关负责人,部长签字我就去找部长,谁签字我去找谁,如果我问相关情况你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那就认为你是官僚主义,就一定要做出相应的检讨。”
大会结束后,几位部长赞不绝口:“总理的记忆力真是过人,大到可记天下事,小到别人记不住的事情,他都能一一道出。”
倘若“办公室”这个词语理解为工作,处理事务的地点,那么细细算来周总理应该是历史上拥有办公室最多的人了。
据统计,周总理看得见,摸得着的办公室有4个。其中卫生间也是周总理办公的好去处。作为工作狂的周总理有一个习惯,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上卫生间,这一去多则一小时,少则半小时之久。他日理万机,不愿意就这样白白荒度时间,于是他去卫生间的时候会带上很多的文件资料和报刊。
周总理的秘书会在他去往“第一办公室”之前将文件分门别类,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序,一波一波送到卫生间。不仅如此,秘书还会利用最近一段时间将工作内容做简单的口头汇报,周总理也会及时将自己在前天晚上思考的决定进行传达。如此珍惜时间之人,工作效率超出常人也属实正常。
周总理审批的报告以及文电资料,秘书通常安排的顺序都是固定的,外交、军事两方面排在最前,因为这种一般突发情况较多,情况也比较紧急,放在后面的一般是农林系统。
有一次,负责农业的助理急匆匆地与外交助理进行协调,催促能否加快速度。因为当天会议上周总理需要听农业汇报,他需要提前将农业基本情况分析给总理。
排在前面的几位秘书也是十分干练,很快就结束了,留出时间给农业秘书。当秘书准备汇报时,他开始犹豫不决,因为周总理正在审批文件,而他汇报的农业情况大多是农产品产量、分配等一系列数字。
通常情况下,一心二用的人是没有很好的方法完全记住这些数字的,但让人大吃一惊的是,在国务会议上,周总理竟然根据农业秘书的汇数数据纠正了一位副部长读错的数字。会议结束后,这位副部长惊叹道:“那么多数字,记在纸上我都可能记混。周总理不一样,他可以全部记在脑子里。倘若他知道周总理只听了一遍就记住了,我想他应该会惊掉下巴。
周总理清晨从“第一办公室”出来后,下一步动作就是拿出五分钟的时间做保健操,然后花两分钟时间洗漱收拾。紧接着他就会来到他的第二办公场所——客厅餐桌。即使是吃饭时间他也会充分的利用进行工作,吃饭只是附带而已。
1981年1月20号,将周恩来从1950年到1976年这20多年以来的工作日志交给了当时的中央。打开周总理的日志会看到上面的内容是按照小时记录的,详细地记载着每一个小时的工作任务,但通读全本都没找到关于他吃饭时间的记载。
因此周总理与大姐坐在一起吃顿饭的次数少之又少,每每遇到,秘书们都不忍上前汇报,但仍旧还会有不可避免的紧急事务发生。
有一回,秘书拿着有几处需要修改的农业政策方面的稿子,来找周总理审批,恰巧走到门口发现周总理正在与共进午餐。秘书开始为难,这个稿子等着上报,进去的话会打扰到总理,但事情又比较紧急,不进去又怕耽误。他急得在门口直打转,不时地朝屋里张望,周总理注意到他,说:“有什么事你就进来吧。”秘书红着脸走了进来,很是尴尬。
也是无奈的苦笑:“哎,你们连吃饭的时间也比放过他啊。”秘书进退两难,周总理看看又看看秘书,随后用十分温柔的语气说:“没事,你就说吧。”秘书赶忙把文稿递给了周总理,请示审批。
周总理的时间观念很强烈,从他对时间的宝贵程度显而易见。“开门见山干巴巴,单刀直入赤裸裸。”就是对周总理最好的评价。在周总理身边待久了,秘书们说话也是直截了当,直奔主题。客套寒暄的话直接抹去,因为实在是浪费周总理的时间。
周总理早饭时间过后,就会来到他的第三办公区——办公室。办公室陈列能够说是朴实无华,经济实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摆放在正中间的木架子,上面还铺着从解放前他就使用过的毯子。
虽然破旧但却干净整洁,毯子上面摆着一尊毛主席的雕像。两侧靠墙的位置都是书架,上面摆满了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以及选集。
周总理的办公桌两边是带有抽屉的写字台,他的办公椅是那种解放初期最常见的弹簧座的沙发椅。除此之外房间里还有一条老式长条桌,上面铺着一层板正的桌布,在桌子周围摆放着四个板凳,这是他经常与副总理、部长们谈话的地方,周总理的办公桌总是堆满了成山的文件,他只能腾出一小块地方供他审批。这块地方除了文房四宝之外,还放着三件宝贝:清凉油、老花镜、套袖。
他通常走到办公桌第一件事是带上套袖,这种套袖十分常见,与工厂工人用的套袖无异,松紧带穿在套袖两边,整体是用蓝色粗布缝制的。因为周总理批阅文件常常是一整天,套袖可以很好地避免衣袖磨坏弄脏。他带套袖的同时会弯下腰看日历上他今天的工作安排。戴好套袖后,他就会坐下来,左手带上老花镜,右手拿起文件,开始了他一天的”正式“办公。
秘书们也会随周总理的办公节奏忙碌起来。通常情况下这个办公室使用高峰期是在晚上十点钟之后,因为白天周总理有必要进行视察工作、外交、作报告以及开会等。白天工作结束后,他会急匆匆地赶回来,下车第一件事情是清清嗓子咳嗽一声(这个习惯来源于周总理之前做地下工作时,用咳嗽声代表暗号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这个咳嗽声久而久之也成为了秘书们上班打卡的讯息。但凡是听到周总理的咳嗽声,就明白总理已经回来了,他们就会准备去办公室,将总理需要用的文件、电报拿出来,等待总理批示。
周总理夜晚办公有一个习惯,见到秘书进来就让他泡杯浓茶。为此十分担心,曾多次找到秘书做沟通:“总理的习惯你们也是知道的,他见到你们就激动得控制不住自己,但凡你们在他面前晃悠,他就静不下来,所以可否当天只留一位值班秘书,当天的文件也由他负责,这样一来人少了,总理也能放松一些。”话虽如此,但在总理身上是完全做不到的。
周总理深夜办公的特点有三个。其一,亢奋。这种亢奋十分具有感染力,整个办公室都会受到周总理的熏陶,经常会在办公的地方听到周总理与秘书简短而又急切地交流。
“以后不要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多次强调过了,主席传达命令要立刻汇报,有重大灾情要立刻汇报,不论我是在忙还是在休息,这种事情是不能耽误的,为什么过了半天才送过来!”周总理一边拿着文件审批着,一边继续说:“你们别担心我忙,以后遇到这一种事情一定要立刻汇报给我,不论我在干什么,我能忙得过来。”
有一回周总理眉头紧皱着,带着老花镜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秘书,秘书冷汗直流。总理拿起一份文件:“这份文件你看过吗?”
“既然你都知道问题所在,为何不修改完了再送过来?”秘书面露难色,支支吾吾地说着:“这,这是副总理写的,我也,我也不好修改。”
周总理一边把文件退给秘书一边拿起新的文件审批着说:“你既然在我这里工作,你就应该对我负责,这种文件给我看就是在浪费我的时间。”在这种办公环境下进行工作,谁会有松懈之心。
其二,认真严谨。但凡经他手所发出去的文件,每一个字都是他亲自审批核对的。他经常整夜不合眼,详细地计算着文件上的数据。秘书见了十分心疼就劝总理:“这些数字别人计算过,应该不会有问题,总理就不要再重新计算了。”
周总理眉头再一次皱了起来,“怎么又说这种不应该的话?”秘书只能悻悻地闭嘴。总理接着补充说:“这一步并不是多余的,每一组数据都关系到国家的生计以及百姓的血汗,签一个字很容易,但我要对每一个数字负责,必须要小心谨慎。”
他每一次核算都避免了很多的错误。每个部门上报的文件水平参差不齐,周总理批阅文件又总是一丝不苟,因此他修改文件,一改就是十几个小时,他经常开玩笑似的说:“这个总理当的,好像语文老师,天天在这里批改学生的作业。”
其三,达到忘我的境界。周总理批阅文件经常都是七八个小时埋头修改。超过十个小时,他就会大口大口地灌着浓茶水。浓茶水不管用他就会拿起三宝之一“清凉油”抹在太阳穴上。
周总理经常因疲劳过度而流鼻血。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颗爆炸,抗美援朝等事件他不知因疲劳而发生过多少次。抗美援朝时期,周总理忙碌到三天三夜未合眼。
那几天的夜里他的鼻血止不住地流淌,警卫部工作人员担心周总理身体吃不消,多次上去劝阻希望他能够休息一下,但总理不肯,坚决要等到来自前线的加急电报。
警卫人员再次提醒,总理突然间来了脾气,生气地说:“这简直是胡闹!为什么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为前线志愿军战士负责?”
这一生气鼻血流得更多了。身边的卫士心疼得泪水直流,周总理随手抹了抹鼻血,语气中有些许的无奈:“可能我语气比较重了些,但是你们考虑过前线那些为我们流血的战士吗?他们不怕牺牲,我留着这点鼻血又算得了什么呢?倘若我此刻去休息放任不管,那我如何对得起这些战士?”
电报从前线发过来周总理回复后,他才吃下药休息,从那之后,警卫人员再也没有劝过总理休息。
周总理的第四办公区应该就是床头了。在周总理晚年卧病在床期间,经常在床上办公。起初他是背靠在床头,曲着腿将文件放在腿上审批。这样的方式十分累人,看了直呼心疼,她只好请木匠为他特制了一张床上小桌。
这张小桌与普通桌子不一样,它的桌面是有所倾斜的,桌子的设计也是能够正好卡在床上的。从那之后周总理就离不开这张桌子了,后来这个桌子陈列在了中国革命博物馆。
有一回,周总理在床上办公已超越17小时了,护士见他毫无休息的意思。就上前劝阻:“总理,这种具体的技术性工作,你可以让其他同志帮你完成呀。”起初总理带着老花镜眉头紧皱着计算着什么,他瞄了护士一眼,没有吭声。
直到他认真地算完最后一组数字之后,他放下手中的笔,抬起头望向护士:“你口中所说的具体技术性工作,你觉得理解得对吗?”未等护士开口,他继续说:“每一个都关系到几亿人民的生存,这如何能说只是技术性工作?百姓靠着粮食生活,倘若我不好好计算一下,如何能了解清楚这其中的底细。现在国家面临的是粮食不够吃,我算的越准确百姓就少挨饿。这是我作为一国总理应该做的。”
说到这里他突然严肃起来:“之前因为我们工作上的疏漏导致百姓跟着遭殃。虽然好心办了坏事,但是中国要从始至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决心,一切都要为了人民。如果你能够明白这一个道理,那么你或许就能够理解我的这番苦心了”这番话似乎点醒了小护士,她一边哭一边狠狠地点头。
周总理端起药来一饮而尽,继续戴上老花镜握起笔说:“你先去休息吧,我还不能休息,这些工作还需要我。”这一晚,他一夜未眠,不知经历多少个未眠的夜晚,他的生命逐渐消耗殆尽。
不光是部长领过“教训”有一些将军也不例外。20世纪50年代,在送西哈努克离京之时,陪同周总理前往的还有一些将军们。当天飞机是3点起飞,但那天足球比赛也是3点开始,将军们早就心不在焉,满脑子只有球赛,因此当飞机机门还没关上,将军们扭头奔向机场门口。
原本周总理还面带笑容地站在那里等待飞机起飞,但看到将军们毫无顾忌着急离开,他大发雷霆,告诉卫士立刻跑到机场门口,拦下那群军将军,一个也不许走。”卫士也丝毫不敢怠慢,飞奔到门口告诉将军们,总理有事通知,请他们速速返回。
将军们虽然心里有些许遗憾,但想到总理有事吩咐,他们说说笑笑地赶回来站在总理身后,总理站如松,纹丝不动目送着飞机起飞,消失在空中,随后总理告别前来送行的外国使者。
直到外国使者全部离开,将军们还在嘻嘻哈哈地说笑着。紧接着一声呵斥打破了他们的氛围:“你们心中有没有军纪?学过相关条例吗?”
此时他们才发现总理的脸色铁青,也就悄悄地不敢吱声,稍息立正的站好。总理继续严厉地训斥着:“条例上有规定总理还未离开,你们就可以先行一步了?你们在部队里,你们这些首长还没走,手下如果全走了,能行吗?”
机场里的气氛冷到了极点,总理渐渐地缓和了语气说着:“客人还未彻底离开,机场的人就已经走光了,客人心里会怎么想,今天我就来给你们上一课,在外交礼仪中,来者是客,客人登机,要静静的等待飞机起飞,等到飞机打开机翼之后.......”
总理这一讲就是15分钟,随后他抬起手腕看了看手表,轻声地说:“你们着急我知道是因为想看这场足球赛,我把你们喊回来,教你们这些本就应该明白的道理,我特意讲足15分钟,目的是为了能够加深在你们脑海中的印象。现在我们出发一起去看球赛吧,还能看一个半场。”
这次的教训让将军们记忆犹新,从那之后再也没发生过如此失礼的事,他们不仅没有抱怨过总理耽误了他们看球赛,反而十分感激总理。